重师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:为留守儿童们讲解诗歌
诗歌浸润心灵,理想扎根乡村。2022年7月12日,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“青春飞扬•红花‘綦’放”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黄沙村便民服务中心,为留守儿童们讲解诗歌。
烈日炎炎,酷暑难耐,优美的诗文如甘霖一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灵,稚嫩的朗读声中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情。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孩子们发挥想象,用朗诵的方式描绘出清新美丽的自然风景图。志愿者成员们适时进行点拨,纠正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,和他们共同在抑扬顿挫中感受诗文的美感,一起在古诗的世界里自由徜徉。一些孩子读诗时感到兴奋还会跳起来,跑到志愿者身边询问不懂的生字词,再津津有味地进行反复品读,沉浸在自己的探索旅程中,采撷丰富果实。在《泊船瓜洲》中,体会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用语精妙与思乡愁绪,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创作中,孩子们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。忧国忧民、担当重任的满腔热血,征战沙场、驻守边疆的壮志豪情,寄情山水、怀抱自然的旷达心胸,都倾洒在一纸诗文中,也都通过孩子们的理解表达抒发出来,将中华精神传承下去。
读现代诗歌《繁星》,孩子们看着屏幕认真识字,眼中也好似闪着星星般的光芒,积极举手回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。
在志愿者的指导下,他们已经学会用适合的语气和语速读好每一句诗,感受诗文的宁静美好。
诗歌为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,让他们在简洁的字句中领略多彩的画面与不同的情感。优秀传统文化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,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。让孩子们诵读经典,吟咏华章,铸牢文化之魂,才能在黄沙村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未来的理想之花。(刘锦灵/文 黄心怡/图)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